英国人带来了炸鱼薯条、熏鱼、松饼、松脆煎饼、苹果布丁、红加仑子酱、甜泡菜,好在阿根廷英国人不多,黑暗料理不是很流行。
俄罗斯人带来了罗宋汤,只是这里俄罗斯后裔非常少,大部分还是犹大人。
要搞点新的美食才不枉这一遭,比如说华夏菜,他心念念蛮久了,只是他也不能表现的太离谱,作为一名市长,总不能家里放一个华夏大厨,哪怕他有这个想法很久了。
这传出去影响就不好,他可以对这些人释放善意,有限的帮助,甚至建立一些合作,但不能做出格的事情。
猪肉就是华夏菜重要的美食基础,发展出来的菜品非常丰富。
当然这个说法还是有点扯淡,不过养猪致富的例子还是很多的,比起养牛,养猪也许是阿根廷农民一个很好的出路,在此之前,要准备足够多的东西。
养猪场的带头作用,猪饲料的生产,生猪养殖技术,猪肉产品的开发推广,还有种猪场的建设,都需要布兰卡市作为牵头人。
阿根廷中北部已经乱的不成样子,贫穷的南方地区却显得很平静,这里工厂稀少,工人罢工也不知从何说起,闹事的人少,驻军就更不用说了。
像拉潘帕省,里奥内格罗河省,内乌肯省,丘布特省这些人口稀少的省份,一个省的驻军也不过两千人左右,多了也养不起。
所以圣赫塞也是一门心思的搞发展。
阿根廷自然条件好,除了农业科技实力和农场经营能力弱外,还有丰富的可开发利用耕地资源,粮食增产潜能巨大,农业资源却极为丰富,拥有大量土地可以生产出口农产品。
布兰卡市完全可以联合南方省份,在合适的地点,成立农业合作社,种植小麦,大豆,水稻等产品。
特别是大豆种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突破口,现在的阿根廷大豆产量低种植面积小,圣赫塞没有太大意外。
相比水稻这个圣赫塞的心念念的未来作物,大豆其实更加现实一些。
毕竟大豆可是一个重要的猪饲料来源,也可以养牛。
19世纪下半叶,大豆传入阿根廷,在此之后的半个多世纪里都只有零星的种植,近年来有所增加,但大多都是普通大豆。
目前国内的大豆种植面积非常小,大概不超过1000公顷。
阿根廷第一次进行大豆栽培是在1880年前后,
当时,门多萨省的一位法国葡萄酒商人提出种植大豆以改善葡萄种植园土壤的建议。
育种实验方面的相对滞后,限制了阿根廷大豆的早期传播。
尽管如此,阿根廷还是在大豆的栽培试验方面,还是取得一些进展。
大萧条到二战期间,国际贸易严重受挫,当时阿根廷国内食用油无法通过进口获得,迫使国内考虑发展本国食用油生产,而当时最重要的农作物就是向日葵,种植面积开始增加,大豆败北。
这是因为,与大豆相比,向日葵更容易通过机械化生产,可以更快更便利地获取新品种,同时又可以通过国家信贷获得更大的官方支持。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现在的向日葵与其他谷物很早便被纳入最低价格和政府支持之列,但大豆却没有享受这种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