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失言。”谢韫看着吕琤阴沉的脸,认错倒是认得快。他差点忘了长生是女帝,根据先祖留下的记载中,太祖一朝以及太宗一朝时说话都要格外的谨慎。
太宗一朝的臣子还算是比较幸运的,毕竟有太祖一朝的臣子做例子。适应了太祖,在太宗手下也就没那么煎熬了。
太祖一朝才是真艰难,周承前晋,前晋的老臣转投太祖麾下的也不在少数。
但是这些前晋老臣时不时会说出一些令太祖不适的言语。皇帝,尤其还是开国皇帝又哪里是受委屈的主
最后难受的还是那些“出言不逊”的前晋降臣。
在太祖吕俞耳中,某些言语就是“出言不逊”,就是想要推翻她的统治,比如某个成语“牝鸡司晨”。1
在朝堂之上大大咧咧地说“牝鸡司晨”的大臣是什么意思这难道不就是在拐弯抹角地说她得位不正,德不配位吗这不就是在隐喻她颠倒阴阳,导致国破家亡吗这难道不是在盼着她早点死,给吕琳那个蠢货让位吗如此行径,哪个皇帝都忍受不了。
最开始太祖吕俞下手是比较狠的,为了让一些官员学会三思而后行。
就比如说出“牝鸡司晨”四个字的官员被吕俞亲手用开疆斩杀了,对外就宣称是对天子出言不逊,试图颠倒吕氏皇权。
吕俞连掩饰都不想掩饰。找什么理由,她想要是就是让这些大臣明白,时代变了,如今是吕氏大周,是女皇当政。
某些书可以不焚,但思想必须得改变。
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朝廷的大臣们都已经开始喜欢讲话前三思,莫触女皇的敏感点。比如三从四德是糟粕,比如女子无才便是德,此话着实讲不得。
不管大臣们心里是怎么想的,愿不愿意,起码表面功夫要做,嘴上说的话得好听,最重要的是得让吕俞满意。
有时候说的多了,对心里面自然会产生一种暗示作用。
上行下效,中央官员影响地方官员,官员影响读书人,影响农工商。这就是女皇的作用。一代又一代,塑造一个新习惯。
可惜晋帝姬吕樟坠马而亡,打乱了吕俞原本的三代计划,而太宗本来都打算为了阿娘太祖吕俞的计划从宗室过继,但是晋帝姬吕樟那一辈除了晋帝姬就再也没有旁的女性皇族成员了,就连女婴都没有,这真是时也命也。
虽然吕俞的目标没有达成,但是她留下的影响还是深远的。
比如此时觉得谢韫这话格外刺耳难听的不止吕琤一人。
惠帝姬吕埙吕琤的姑姑这位轻易不发言的实权帝姬开口了“谢相刚刚那话说的不仅圣上不满意,就连我也不爱听。谢相你确实是失言了。阿均虽下嫁于平阳侯,但是她仍然姓吕,身上流得是我吕氏皇族的血。阿均若是过的不顺心,不如意,那她随时可和离回帝姬府。平阳侯你说时不时”
平阳侯被泰水岳母大人这么一点,也是一惊。他这位泰水大人可是位万万不惹得角色。话本都是骗人的,说好的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顺眼呢
泰水大人是从头到尾都没给过他什么好脸色,每次单独见泰水大人,他都得忐忑个半天。
平阳侯被泰水点名了,他当然不可能不给泰水面子“帝姬所言极是。某事万万不敢对阿均有丝毫怠慢的。如阿均不如意,愤而离去,全是某之过,是某错失了阿均,是某与阿均缘分过浅。”
平阳侯的姿态摆的很低,泰水大人你看看我,小婿我可识趣
不久前曾记下功劳的鸿胪寺少卿傅榕也说了一句“谢相刚才的话下官也听得不顺耳。”
谢韫见这接二连三的发言,跟跟捅了马蜂窝似的,他也就知道了自己确实是错得厉害,发言着实不当,是他气昏了头。
“韫向帝姬赔个不是,也向傅少卿以及其他感觉不顺耳的人赔个不是。是韫怒火中烧,口不择言,胡言乱语了。”谢韫作揖,向着惠帝姬的方向一拜。
惠帝姬没搭话,傅榕说完了那么一句话后也再没开口。
朝堂上的一众官员看着几乎走到官生巅峰的谢韫,谢宰执不得不好声好气地道歉,他们任何时候都没有比这一刻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如今是长生当政,太祖太宗时三思而后要言的习惯得捡起来,不能丢。
不少官员开始回忆自己曾经有没有说过什么不得体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