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机枪火力网袭击以及中队长阵亡形成的群龙无首,给步兵第一中队带来的混乱和无序持续了大概不到两分钟,随后,得益于日军完善的战场代理人制度,很快就有下面的步兵小队长前来接替整个中队的指挥,而因为遭遇突袭而惊慌失措的新兵们,也被富有作战经验的下士官和老兵们组织了起来,开始向第六连的阵地还击。
与步兵第一中队齐头并进的步兵第二中队,虽然没有遭到像第一中队那么大的损失,也没有正面冲击第一排的阵地,可是面对一个中队的日军,第一排的官兵哪里能放任不管,在集中全排的主要火力攻击正面冲击的步兵第一中队的同时,也有两挺机枪利用碉堡中的侧翼射击口不断的向第二中队倾泻弹雨。
面对密集的火力网,突击的两个步兵中队全都选择了卧倒还击,步兵手中的三八式步枪而后十一年式轻机枪首先开火,紧随其后的是配属给步兵中队的九二式重机枪,重机枪手们拖着九二式重机枪爬到了步兵中队的第一线,协同步兵的轻机枪手们一起开火,和第一排在碉堡里面的轻重机枪射手上演了一场机枪火力对决。
第一中队的代理指挥官也是一名作战经验丰富的步兵小队长,中国军队依托碉堡进行阵地固守作战其实并不罕见,这名代理指挥官也曾经多次参与过类似的战斗,并且也在多次战斗之后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针对性作战方法,其实这套方法也很简单,即先组织步兵使用轻重机枪对碉堡的射击口进行火力压制,而后,使用炮兵直接瞄准射击或者步兵抵进突击爆破的方式解决碉堡内的守军。
这是一套十分有效的作战方法,可是第一中队在刚刚进行机枪火力压制时就出了问题,无论日军的轻重机枪手们怎么开火压制,第一排碉堡内的机枪火力都始终保持着连续不断,甚至是不减反增,日军的机枪射手们已近是竭尽全力的压制,可对面碉堡中的轻重机枪火力依然不减,反而有不少日军士兵即便是采取了卧倒射击的姿势,却还是接二连三的被中国军队的机枪火力打倒。
更为奇怪的是,那些碉堡里面的中国机枪在射击时的弹道,要么极其低下,弹道几乎是贴着地表,要么弹道极高,距离地面足有一米多。
这一切当然是何炜的杰作,在构筑碉堡工事时,他就明确提出了碉堡的火力要做到立体化,所谓立体化,就是碉堡内的轻重机枪在开火齐射时,形成的弹道要做到高低相间分明,碉堡里面的射口,要么是开设在地表附近,要么是开设在距离地表一米半的高度,两者刚好可以相互弥补,形成立体化的射击角度。
这种一高一低的火力配置也给日军的还击带来了无穷的麻烦,日军的轻重机枪在卧姿射击时,无论是十一年式轻机枪,还是九二式重机枪,射击时候的火线弹道高度都是高于低射口且低于高射口的,最终的结果就是无论是高射口还是低射口,全都打不着。
要是想打到低射口,那就要以近乎于贴近地面的高度来射击,想要达成这种效果,唯一的办法就是不使用机枪的脚架,趴在地上射击,要是想打到高射击口,就要抬起机枪射击。
这两种射击姿势和射击的方法,无论采用哪一种,对于攻击方来说都是十分危险。
日军无效且混乱的轻重机枪压制射击持续了大概五分钟,代理指挥步兵第一中队的小队长才通过望远镜发现了中国军队碉堡射击口的独特之处,在这五分钟里面,步兵第一中队除了无谓的付出了十几人的伤亡以外,没有压制住中国军队的任何一个碉堡。
“八嘎”
趴在地面上的小队长看到又一名轻机枪射手被几颗从斜上方飞来的子弹打死,面红耳赤的破口大骂道,毫无效果的压制射击后,他也清楚使用机枪火力封锁敌军碉堡火力已不可能,于是立刻转过头去,对身后的一名士兵大喊道。
“你,快去告诉炮兵,用步兵炮和速射炮打敌人的碉堡,还愣着干什么,快去啊。”
被点名的士兵接到了命令,立刻连滚带爬的向第一中队后方的配属炮兵奔去,小队长对着士兵的背影连连催促,身边被子弹击中后的日军惨叫声此起彼伏,现在轻重机枪火力封锁无望,他只能寄希望于炮兵。请牢记收藏,网址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