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了洪武大逃杀,淮西勋贵仍然还是勉强和文官抗衡的。】
【当然前提是皇帝稍微偏向一下。
朱允炆不仅没有试图达成文武平衡,反而直接转向重文轻武。】
【提到文武失衡就不得不提到朱祁镇。】
【这厮最大的问题不是什么亲征被俘,不是什么叫门天子。】
【是土木堡之变直接把自开国以来的勋贵武官埋葬,导致彻底的文武失衡,文官一家独大。】
【历朝历代的武官勋贵一般最多就两波。】
【第一来自开国打天下那批人。】
【第二来自中途王朝有问题时候平定祸乱那批人,挺过去了就两批人,挺不过去就直接亡国了。】
【大明的勋贵就来自于开国和靖难。】
【大明不可能永远重复开国和靖难。】
【但必须重复每三年一次的科举。】
————
大明应天府
轻轻一句话击垮了朱元璋的内心,武将们都会老去,勋贵后代都是帅才的概率可能和我老朱能得天下差不多。
而文官们只需要将知识一代代传递就可以。
老四又是藩王造反得的天下,注定了他也不会放过藩王,注定削藩。
后世不争气的儿孙又把勋贵后代全都埋葬……不争气的勋贵也是武将,天生和文官不对付。
可这下什么都没了……
藩王没了……
勋贵没了……
我想我知道我大明最后为什么亡了……
————
大明北京
同样被击垮内心的还有朱棣,藩王已经被削了,只能享富贵却没有造反的能力。
靖难勋贵又被埋葬……
那这后世皇帝能靠什么制衡文官?
外戚吗?
不对,祖制就决定了像前朝外戚乱权的事不可能发生。
那大抵只有靠宦官了吧……
————
【第五:给朱元璋时期处理的官员,主要就是贪官,翻案,流放的给人家弄回来,抄家的把东西还得给人还了。】
【果然朱允炆是个好大孙,朱元璋说要分封藩王,他就削藩。】
【朱元璋判的案他就翻案。】
【正统继位就是不一样,反观造反上位的朱棣就很听老爹的话,老爹说的我都要坚决执行。】
————
大明应天府
朱元璋刚举起茶杯准备喝口茶解解燥火,行到半空之中听到此言掉落在地。
一声脆响,杯子应声而碎。
心中的怒气如同撞击在一堵无形的墙上,越发的强烈。
“二虎,派人去把她们母子守好。”
虽然未曾指明,但二虎知道说的是现任太子妃和现任大孙。
至于什么时候成为前任,就得看后辈接下来说的了。
若是太孙接下来政策皆是如此,怕是只有提前选块风水宝地了。
————
【第六:修改大明律。】
【得承认朱允炆修改大明律确实让黎民百姓得利,当然仅仅是一点。】
【如果用一石来形容,那文官得了九斗,百姓只有一斗。】
【就这一斗文官还要分九升走。】
【到百姓手里只有一升。】
【这里面最重要的修改一项是把贪官贪污的刑罚直接减轻。】
【呵呵,很多人说南方百姓都夸朱允炆好。】
【强调一下,并不是百姓夸,是地主文人,士绅阶级夸。】
【在古代,百姓的发言通常是被无视的。】
【地主文人发言才是代表百姓,他们说百姓觉得好,并不是百姓觉得好,是他们觉得好。】
————
大明应天府
一声脆响,又是一杯茶杯应声而碎。
这次朱元璋不是被惊到了,而是愤怒。
群臣惶恐不安,等着老朱训话。
数息过去……
老朱仍然没有开口说话。
文官不停磕头请罪,希望老朱能骂他们两句。
能骂就不是很严重还能活下去,不骂可就要数数家里有几个口人了……
————
【第七:减税。】
【减税好吗?】
【那可太好了,当然前提你得是南方地主士绅阶级。】
【建文帝即位同年下诏“赐天下明年田租之半,释黥军及囚徒还乡里”,
对江浙地主进行减赋,规定“亩毋逾一斗,苏、松人仍得官户部。”】
【江西、江苏、浙江、福建这些明朝文官的主产地,明初朱元璋定的税率是比较低的,比宋元两朝都低,宋元期间几经战乱经济未恢复的北方地区照常收税。】
【减税的地方是明初财政的重要支撑点。
减了税卫所怎么办?
藩王的俸禄怎么办?】
【宁王的大宁卫位于今天的辽宁赤峰,几乎不怎么产粮,全靠内地供应粮食,而且必须走路上消耗很大的海运,一百一十四万石粮食只够供应两年的。】
【而一个亲王在洪武九年至洪武二十八一年俸禄就是五万石粮食,这还不加其他的赏赐。】
【而在洪武二十八年二次更改:降为一万石。
可除了亲王还有亲王的儿孙,还有公主。】
【朱允炆表示:这才多大点事,我有一计,裁卫所,废藩王。】
【好家伙,果然是天才,脑回路是不一样。】
【第八:这一条让我一度怀疑朱允炆是南宋皇帝转世。】
【北方不重要,只要南方就好。】
【洪武三十年,朱元璋去世前一年,发生了很着名的南北榜案。】
【负责录取的官员声称北方士子的考卷都有问题,一个北方人都不录取全部录取南方人,公然搞南北对立,在明朝中央搞地区抱团,导致北方士子对大明中央失望,造成严重的南北对立,惹得朱元璋又大开杀戒。】(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bqgw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