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亲队伍一路敲锣打鼓来到国公府,到了大门前,奏乐继续,放喜炮迎接新娘。
待放炮完毕,两个小娘(大概五六岁上下的女童),引着林弱弱出轿,随后陆续跨过马鞍、米桶和火盆,之后由喜娘扶着步入喜堂,到达指定位置靠右侧站定。
在林弱弱看来,这些习俗跟前世的古代比起来,似是而非,大同小异,大概也是由特定的生活环境和历史原因逐渐演变留存下来的。
林弱弱没必要纠结这些,一路上由喜娘领着,身后秋水和秋香跟着,让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用她说话。
由于陈乾一的身体状况不好,因此这期间还有很多步骤细节,能免则免了,否则比这更折腾的还有很多。
现在基本上就紧着林弱弱一个人折腾。凡是涉及到男方的程序基本都免了,直接就开始上香叩拜。
今天的主香者是陈乾一的祖父陈国公。老爷子今天早起洗漱完穿戴整齐,就过到这边来了。长孙大婚,对这个岁数的人来说,没有比这更大的事了,如果有就是长孙添子了。
过一会陈老夫人收拾利索,也过来了,老两口子从上午就在这儿等着。
老太太虽然比老头儿小十来岁,可论身体没有老头儿结实。下午由儿媳妇领着回里间小睡了一会,用过晚饭之后又过来等着。
可下等到接亲的队伍回来了,眼瞅着新娘子款步来到喜堂。
可是细看之下,老太太坐那儿明显看着没有老爷子乐呵,喜气到是也喜气,就是偶尔透着那么点忧心。
事实上老太太一直担心孙子的病,担心今天这么闹腾别再病大发了。
这会轮到陈国公上场了,与此同时,作为新郎,旁边另有丫鬟搀扶着陈乾一缓步走过来,站在新娘左侧。
三人到齐,接下来随赞礼人的要求行事,依足了规矩,三上香、三叩首、三跪、三升、三拜、结发。
这一套下来,足有二十分钟,陈乾一身体便有点吃不消了。
到后面夫妻对拜的时候,就有点拜不下去了,尽管旁边一直有人扶着,可还是满头大汗,动作也有些迟缓。
这过程中林弱弱没啥感觉。除了稍显瘦弱之外,她身体基本没什么毛病,这点活动量对她来说不算什么。
当赞礼人喊“夫妻对拜的时候”,旁边站着的喜娘就用手拉着林弱弱胳膊,她刚要跪下,就把她往起提。
林弱弱这就有点搞不懂了,想问吧,这个节骨眼上显然不是她说话的时候,不问吧,又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这时候就听坐在上面的陈夫人轻咳了一声。
陈夫人就是陈乾一的母亲,因为陈文彦前几年立了战功,为了彰显皇恩浩汤,连带着府中正妻也被封为二品诰命,府里上下都从大奶奶改叫夫人了,意思其实差不多。
整个拜堂过程中,喜堂里只有赞礼人的赞礼声,偶尔夹杂着陈乾一的咳嗽声,但因为这个场合,他咳嗽也明显比较克制。
因此这个时候陈夫人的轻咳声就显得很清晰。林弱弱当然也听到了。
听是听到了,就是不明就里。
心想:“这边赞礼人已经喊完夫妻对拜了,不是就应该跪拜吗?
虽然从来没亲自拜过,但前世这样的情景在影视剧里看过无数回了,没错啊!什么问题呢?
难道要一个人拜完另一个人再拜?那也不能啊,记忆中没有这样的。
身主之前也参加过婚礼,见过人家拜堂,不会记错啊!”
林弱弱满腹狐疑着还是跪了下去,毕竟大庭广众之下,喜娘也不好有太大动作。
林弱弱轻轻推了一下喜娘拉她的那只手,一错工夫就跪下去了,这时候陈乾一也刚好跪下,两人同时对拜。
最后礼毕,送入洞房。至此拜堂仪式结束,宾客在知客的带领下去宴客厅,吃酒饮宴,以示祝福庆贺。
两个童男童女,每人手捧一根龙凤花烛走在前面,陈乾一手执彩球绸带,另一端是林弱弱,进入洞房。两人脚踩在事先铺好的麻袋上,寓意着“传宗接代”。
送入洞房后,男左女右坐在床边上。小童把蜡烛放好,这时候其他人等就都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