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不合逻辑的举荐 (第3/3页)
就凑不够举荐人数的上限了。
慕正光与徐萦则按照个人喜好投放举荐名额,这种行为说不上高尚,但也算不上自私。因为他们有权利挑选他们想要的同事,他们有他们的标准,未被选中的人便是不符合他们的标准的人。
徐萦则猜中了大赛举办方的意图,但她“错过”了举办方的本意。举办方想让管理员把强者选到自己麾下,以便于分批管辖。但光与则选的可不是强者,而是顺眼的人。
至于研究院内部人士,即十强者,他们的工作态度也都有问题,无一例外,这一点从标记阶段就能看出来。
夺得“天下第一”虚名的赵天宇,他不动声色地推掉了管理员的所有职责。半决赛期间,赵天宇从未亲临赛场、从未看过一场比赛,他让工作人员替他选人,选了几人、选中了谁,他一概不知。
苏韬的工作态度没比赵天宇好多少。他略过前三轮比赛,只看第四轮,一次性标记十人。他交上去的答卷没有经过验证,其正确率只比随机选人稍高一点点。
他们已加入研究院,已得到权力,故而“有恃无恐”。
未加入研究院、未得到权力的人,虽然做不到“无恐”,但他们也“有恃”。
诸多赛场里的诸位管理员各有各的选法:有人只选异性,有人只选同性,有人选最强的,有人选最弱的,有人精挑细选,有人闭眼瞎选,有人用抽签选,有人以貌取人,有人一个都不选,有人决定到最后两轮再选……完全按照举办方的意思做事的人,寥寥无几。
标记和举荐任务是周序同发布的,但这些伟大创意不是他想到的。他有两个“合伙人”:太行山王、澜沧江王。太行山王提出标记,澜沧江王提出举荐。
太行山王提出标记,他的想法是:在决赛参赛者里挑出一批工作态度良好、眼光见识合格的人在研究院里担任管理层。这些人的工作重心是维持庞大研究院的正常运转。
澜沧江王提出举荐,她的目的很朴素:在被标记者、被举荐者里挑出一批工作态度良好、眼光见识合格的人加入研究院,用以分担工作量。不然,仅凭恒星星主选中的那些“同行者”,几乎不可能有效地推动时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