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对应虚?不,不,我不同意你的观点。”陈晓晓对琼尼的话反驳到,“无就是无。虚可是我族的源态,亦可以是你族的源态,但绝不是无。”
“无是空无,空无亦虚。李师所谓之无,虽虚无一物,却非绝无一物。”琼尼坚持自己的观点。
“嗯,确实是这个道理。能容纳以存物,是因为虚无。根据守恒交换原理,一物进,则一物出。虚无并非无物,空气亦是虚无之无,所以空间纳物亦是要遵守交换之道的。”秦深是赞同琼尼的观点的,“若是至空之无,那么一切都不将归于不复存在,而不是生生不息,延绵不绝。”
“无是零,零是空。空就是空无一物,这才是符合逻辑的道理。
我们虚族诞于无,生于虚,存于实,归于空。方生而不死,死而复生。
按说,我们虚族起源于念,念以成文,而文之创世,正是从绝无而至有之。文至简化繁之,一生万,万生亿万,而至虚生也。”
“既是如此,那么念从何来?”
“零至一为念,生至死为念。花开花谢为念,风起风平为念。高楼起,楼塌了为念。我来了,我走了为念。
我观众生,众生皆念。念从生处而来,往死处而去。我观众炎,正负相交而生,高下相冲而生,动静相和而生。一念生于和,而灭于散也。”
“这是,..你悟到的?”
“在创圣教那段时间里,老头子对我说的话语。我记着了。”
“唔,原来如此。咳,你若是能悟透念从何来,又怎么会拘泥于这个简单的逻辑推理中。
这么说吧。晓晓啊,你得先要弄明白,什么是有,什么是无。什么是恒有,什么是恒无。
这篇中的有无,是指星球中发生的有无,既然是受限于星球,则有无就建立在星球之有的基础上,那就不是恒有与恒无。而是相对有之,相对无之。
所以祖师的道德论,受限于其人生观的局限,基本难以跳出其生活的星球。而我们道德观,则受限于宇宙的局限,难以跳出其外。
真正的恒有与恒无,则是超脱出我们的思想范畴之外的有无。那种逻辑概念中的有无,通常是指绝有与绝无。
那是我们不愿发生的难以预测的结果,因为我们现在也难以去判定真正的恒有与恒无到底还会不会产生相互间的转变。”
“好的。我明白了。我们虚族虽然是无中生有而产生的,但并不是真无。这就是你们想告诉我的。”
“不错。就是这样。”
“可是,为何我总还觉得缺少了什么?”
“对的。我也有这个感觉。要不我们再仔细琢磨研讨一下。”
见陈晓晓与琼尼都还有疑惑,秦深把自己所悟到的道理给分享了出来:“无之以为用,无以为用,这里其实是无之以为容吧。实有则可以将其利用,空无则可以作为容纳。”
“有点意思。不过还是有些不对劲。金火为毂、水土造埴、木凿为牖..不对,不应如此……”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也。捻埴为器,当其无有,埴之用也。凿户牖,当其无有,…当其无有,…我想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