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基种桑,有
亭台楼榭,有了财富的人,似乎总是把生活的享受和生产切割得清清楚楚。
‘大饥’这个词在《资治通鉴》中一共出现41次。也就是说平均每33.1年这片土地上就发生一次值得被写入史书的饥荒。
‘人相食’这个词一共出现33次,平均每41年出现一次。
这三个字加起来一共20画,史书上出现不过一句,但背后就是无数个家庭妻离子散,易子而食,易妻而食。
温饱问题是直到不久以前才随着技术进步解决的问题,在那以前很多习以为常的事情其实都是不寻常的……
“技术有风险的呢!”
“1965年,有个人申请了一项分娩装置的专利,该装置可以使孕妇以高达7G的速度旋转,直到她们的婴儿被离心力甩出。”
“好用?”
“不如一个产钳。”
“光发展技术也是很危险的,发展到最后你觉得会出现什么情况?”
“把几亿人射上天?”
玩笑开过,说正经的。
半夜放无人机来探,这事必须查到底。
是谁干的!
“不是第一次?”
“有预案的。”
“又是预案啊....”
“听说过莫拉维克悖论吗?”
“没印象,是什么?”
“八十年代的时候,在人工智能领域出现了一个莫拉维克悖论:对计算机而言,实现逻辑推理等人类高级智慧只需要相对很少的计算能力,而实现感知、运动等低级智慧却需要巨大的运算资源。”
“这其实是一个伟大的发现,对于整个人类的发现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在他们设想的未来,医生,律师,股票分析师等高级工种将很快被取代,而艺术创造和最初级的工作或许能存在很久。而对于早期人工智能来说,一些看起来简单的无意识的技能要想去完成和实现需要更多的努力。”
“所以在莫拉维克悖论提出后,一部分人开始转向,他们的研究思路不再局限于模仿人类认知学习和逻辑推理能力,而是向模仿人类感觉和反应等物理世界接触的思路设计研发机器人。”
“直到一种新型的机器人的出现开始找到破解悖论的方法。它叫做无人机。”
“无人机在三维空间拥有六自由度的空中无人设备,作为人工智能的特殊载体更容易和物理世界进行深度集成交互,....”
“低级,高级,那都是人类的主观判断。事实上,信息感知才属于海量信息,人类大脑面对信息感知的工作策略是:关注跟生存有关的重点信息,忽略跟生存无关的次要和不必要的信息。就是信息过滤,把能量放到分析重要的信息上。而计算机工程师还没有研究出这一算法,所以计算机会摄入一切信息,不懂主次,这耗能巨大。”
“这道理我也知道。人工智能恐怕很难明白人类情感上的酸甜苦辣,更不用说什么爱恨情仇生离死别。将来的人类,恐怕反过来得靠这些奇奇怪怪的东西才能与AI抗衡。”
林双有些无语,如此说来,....预案有点难搞了,林昭会不会因此头秃?
“其实黑客帝国电影描绘的世界,一开始展现的只是主角认知。”
“尼奥一开始所知道的,其实是墨菲所说的,而从整个电影来看,人类只不过是由机器人圈养起来,为了实现自己升级的一种生物罢了,而墨菲说的这些其实也是机器告诉他的。
机器本就可以消灭人类,也不需要人类来提供电力,留下人类告诉脱离矩阵的人类这些知识,只是为了在升级自身的同时,确保能够一次性的消灭所有反抗的人类。机器其实早就知道锡安在哪里,它只是在等待矩阵升级的时候,去消灭这些反抗矩阵的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