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儿科医生紧缺,
医院被迫取消儿科急诊夜诊。
去年1月份,
一场全球肆虐的流感,
让中国的各个医院里挤满了病患。
然而,医生们纷纷累到病倒。
上海各个医院的儿科,平均排队4小时;
深圳某医院里,儿科医生一天接诊300个患儿,
是普通门诊工作量的三倍,不少医生带病坚持;
天津某三甲医院因为儿科医生全部病倒而导致儿科停诊……
也是这时候,
部分人才惊觉自己的孩子早已身处危险之中。
石田衣良在《反自杀俱乐部》里说,
人们往往会对别人的危险处境毫无察觉,
只因为自己没有置身其中,
所以感觉变得愚钝。
这是人类的通病。
在我写这篇文章、查询儿科医生资料的时候,
依然时不时就能看到这样愚蠢的言论:
“我是一时情急就打了她(医生)一巴掌,
但她收入那么高,
也不至于就不干医生这一行了吧。”
“就是说啊,
医者仁心,他们不会辞职不干的。”
“你没吃饭,关我屁事。”
我不知道如何评说这一类人,
他们最常用的伎俩就是,
你跟他讲道理,他跟你讲道德。
他们的言语,声声嘲讽,句句诛心,
成了压垮医生的最后一根稻草。
他们很快就会意识到,
儿科医生大逃离的背后,将是9000万家庭退无可退。
早前就有广州日报发布消息称,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
21名儿科医生中,
有4名被民营医院高薪挖走,
月薪三万,还不用上夜班。
一边是高薪、时间自由、受人尊重,
一边是收入不高、加班严重、动辄被打被骂。
不难想象,不久的将来,
儿科医生从公立医院流向民营医院的速度会越来越快。
到那时,只会出现一种情况:
愿意且能支付更多钱的家长,
孩子将会在民营医院接受更好的治疗。
而剩下的人,
则只能在下半夜孩子生病的时候,
守在急诊门口,
掰着指头算还有多久医生才上班,
医院才开门。
暴力伤医—医生流失—医患关系加剧,
这个恶性循环的闭环已经形成,
而我们每一个人都身处其中。
可以预见,儿童医疗已经到了寒冬,
在寒冬里,没有谁能独善其身。
在《人间世》里,
有这么一个片段,
抢救一个病危儿童、
连一顿饭都没顾得上吃的朱月钮医生,
因为对另一个患儿家属说话没有耐心,
被投诉到医院医务处和市民热线。
花了大半天时间解释、写保证书、座谈后,
家属同意和解,同时也提了一个疑问:
“是什么让你继续坚持在这里的?”
朱医生的一段话,或许就是答案。
她说:
“人的一生,绝不只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它在隐藏着忧伤、尴尬、伤痛、苟且,
但我相信,
医生这个职业,
会比别的更容易找到人生存在感。
医者是暗夜里的提灯者,
他们一心想为我们抵御黑暗,
为何总有人试图打破那盏灯。
寒冬之下,
提灯者尚在坚持,
而我们普通人能做且一定要做的,
难道不是更多的善意与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