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两个小孩闹矛盾,小女孩周娜给小男孩张伟扣了一个大帽子,说他反对国家决定。
而张伟听到立刻就怂了,要不是老师后来进行了调解,不知道还会闹出什么乱子。
而在之后的演讲比赛中,周娜念起了她那四平八稳的“优秀”作文,写学校的建筑工人在工作的时候冻得不行,说都是为了人民服务。
台下,旁边的张伟补刀:“人家得挣钱!”
小明在父母面前练习自我介绍,说明了家里的实际情况,做售货员的妈妈其实想当歌星,当会计员的爸爸其实并不热爱自己的这份工作想跳槽。
爸妈连忙都着急了,忙喊:“不能说!”
生活经验丰富的爸爸最后在文章总结。
“要全是真的……那就没什么可说的了。”
面对家里不合群的小孩子,这位企业家是这么担心的:“你比我有学问有见识,你说,就咱中国人的社会,适合一个【不合群】的人吗?”
更神的是,它对中国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方式等诸多观点,不仅毫不过时,而且像十分准确的一则预言。
两个带着墨镜,穿着风衣的男人,颇有琴酒和伏特加的感觉,他们在城市的角落里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交易什么呢?那么见不得人。
答案在今天竟然成真!教育改革要求减负,课外培训只能够偷偷摸摸地进行。
而张伟在开学典礼是的表现,我想是每一位参加过开学典礼的人都不陌生的吧。
这也是几乎每一位孩子最讨厌的环节,优秀的学生代表全体学生发言,而我们大多数人扮演的,都只是台下王小明的听众身份。
学生代表张伟开腔:“蓝蓝的天空上飘着白云。”
可是抬头看去,别说是云了,你连一只小鸟都看不到,万里无云的天空让人感觉这是在睁眼说瞎话。
张伟:“树上的小鸟唱着欢歌。”
可是树上,除了树叶,就只有空气了。
王小明也在心里默默吐槽:哪儿有啊?
借此,《小明和王猫》犀利的指出了一个问题,很多学生其实根本不会说话。
而且还有个更加明显的问题,他们在很多场合,都被家长驯化成了不能有独立思想的学习机器。
随着学校的改革以及各种兴趣班的形成,班级第一的张伟以及第二的周娜,第十八名的王小明,都报了说话班,老师让学生们自我介绍,张伟如此发言。
张伟:“我叫张伟,姓张的张,伟大的伟,是英华小学二年级三班的学生,我热爱我的祖国,我的学校,我的老师,我的同学。”
发言完毕,老师说他真的不会说话,至于原因,周娜已经抢答了。
周娜:“因为他,说的那些话,不是他自己的话!”
让周娜自我介绍,刚开始她还知道变换语调,可就像是接触不良的灯泡一样,一会儿会说话,一会儿又不会了。
而王小明的发言虽然质量较差,没什么特别的爱好和想法,难免引起了张伟的厌恶。
张伟:“你这是什么呀?”
可小明却得到了老师的赞赏,因为小明的话或许没什么意义,但都是他自己的话,是他自己想说的。
而学校之后举办了一个能做会说比赛,台下的评委有些是导演,顺便就开启了吐槽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