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六小时后,双方各自完成了作品。
名字相同。
第二部都叫《常回家看看》
第三部叫《父亲》
夏国国家电视台都发出呼吁,我们要公正、公平的投票,这次的公益是跨越民族,跨越国界的。
因为夏国的人口是RB的四倍。
双方同步,七点三十三分,无论原本是什么节目,都暂时延后。
江南台的台长左浮生咬着烟,目瞪口呆的看着大数据,然后骂了一句:“丁一这小子不地道,要是只给我江南台多好,谁见过百分之四十七的收视率,春晚才百分之四十。这混帐。”
旁边一个工作人员给左浮生把茶送上:“台长,放在咱们台,就没这热度了。”
左浮生白了这工作人员一眼,然后转头继续看屏幕。
先放的是RB的《常回家看看》
东京一个青年,深夜从办公室出来,手上拿着一封进职信,就是升官了,信封内还有钱,是奖金。他给父母买了很贵的食物,他的家只需要坐一个小时的电车,可他选择了邮寄。
而后,他的父亲装病,他请假急急的跑回去,却发现是假的。
再然后,他父亲第二次装病,他回去,又是假的。而这一次,因为他请假耽误了工作,又被降职了。所以当他父亲真正病了的时候,他没有回去,他认为又是在骗自己。
最终再次接到父亲的电话,却是医院打来的。
最后一幕是,老父亲在病床上拿着一副照片,自己带着孩子在海边捕鱼的照片,然后照片落在地上,就在镜框即将接触地面的瞬间,一只手伸了出来,定格,停止。
广告时间,五分钟后。
夏国拍的常回家看看。
夏国用的是丁一表述的,但大幅度修改过的。采用了一种神奇的手法,剧中剧。
周末了,老人出去买菜,满怀喜悦的等着儿孙们回来。
第二天周六。
有送货的人送来新的冰箱,有送来新的电视,老人不断的接到孩子们的电话,儿女们给钱,但却都忙的没空回来,就是孙子都有应酬。
镜头一转,地铁内放着公益广告,常回家看看,广告上是一个老人看着满桌子饭菜,独自一人双手紧握,一动不动,似乎在专注的看着什么,电视却是雪花点,没有台。
一个正准备上车的男人停下了脚步,看了这广告,然后一边打电话一边离开。
然后是一个女人也看到这公益广告。
最后一幕,当老人在家里似乎在重现广告中那凄凉的一幕是,门被推开了。
男人提着一条鱼。
老人呆住。
然后儿女们陆续回来,家中其乐融融。
电视上的雪花点消失了,播放的是悲情的那一个常回家看看的公益广告。
丁一看完之后,大呼:“牛逼呀。这是作弊,一个广告展示了两种内容。”
叶语辰不服:“这叫夏国套盒式叙述技巧,剧中最后一幕堪称是经典,现实中的合家团园和电视中的孤独是非常鲜明的对比。再说北野导演,他用了狼来了方式讲述,最后一幕是否接住了镜框,代表着儿子是否挽救了父亲,这是告诉每个人,珍惜,别等到后悔的那一刻。”
丁一再问:“谁更好。”
“难说。”
“为什么?”
“咱们拍的这个,怕是许多不学好,只知道追脸蛋那些人看不懂。只有真正有经历,有感悟的人才能看懂。”
丁一不服:“你以为,那伸手拍镜框,废物蛋子们就能看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