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老丈既然觉得邯州如此好,怎么又叹息了?”
同是赶路的一个老者好奇的问道。
周老爷看向老者,老者身穿道袍,看来是个云游四方的道士。
周老爷回了一礼,答道:“这倒不是叹息邯州好不好,而是为背井离乡不容易而叹息。”
老道挥了一下拂尘,“背井离乡?!是不容易,不过,老话说得好,穷搬家,富迁坟。该离还得离!”
周老爷沉思着点点头:“倒是有这个理!”
……
周老爷与常四还有一同赶路的老者,奔向邯州。
去邯州的,可不止他们,还有许多这样的逃难之人。
邯州看守城门的兵,从接到第一个福州之人,便报到了慎王府。
晚上,霁月就知道了。
霁月担心道:“已经有福州逃难的人来邯州了。也不知道,福州现在是什么样?”
慎王未告诉霁月,福州如何。那里的情景不忍直视。
倭寇未离去,福州人能有什么好日子。
慎王叹息一声:“战火中的百姓又能如何。”
霁月长才的叹息一声,久久不语。
“专门开辟一块地收留福州逃难的人吧!他们彼此也熟悉。治理起来也容易。”
慎王点点头。
如今,这些都不用他们吩咐,底下的人已经知道怎么做了。
慎王道:“我打算冬天练兵,春天再让他们回归种田。这样打起仗既可立马招到能用之人,不打仗时,我们不需要出钱养活他们,他们自己种田就能生活。”
“嗯!这主意不错!”
慎王笑了。
霁月赞同他的主意。
邯州陆陆续续接受,从福州过来的难民,并妥当的安排好落户,营生。
来邯州的福州人顿时觉得来对了地方。
到年底,府官来回禀时,来邯州的福州人竟达到五万之多。
“怎么会有这么多人?”
霁月很诧异,福州总共才多少人,难道逃难的人,都逃到他们邯州来了?
这不可能啊!
邯州与福州并不接壤,中间还隔着一个邕州呢!
邕州呢?
邕州不接受福州的人?
遭到王妃的质疑。
府官摸了摸额头上的汗,小心翼翼的回答道:“确实是这么多。凡来此的福州人都一一登记在册呢!王妃可以查点登记册。”
登记册就不用查了。
她只是诧异而已。
“好了,我知道了,你先下去吧!”
府官一身汗的出了花厅,腿都发软。
府官心里暗嘀咕:见王妃可比见王爷紧张多了。
王妃虽然长得像天仙似的,可,王妃端坐在那里,就有一股威势。
让人不容小觑!
不可直视!
晚上,霁月又问起慎王此事来。
慎王似乎很高兴,嘴角扬起来,眉尾飞起来。
“这说明,我们邯州在百姓心中是值得投靠的。”
霁月跟着笑起来:“你倒先自大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