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晴一段日子没回双河村,没想到一下变得这么热闹。
秀晴:“河边好像多了不少屋子?”
牛婶子:“都是咱们家的佃户盖的,过了年有不少人家都住了过来。常来给咱们面馆送货的陈大山,带着他弟弟就住在作坊附近。”
秀晴很意外,“大山搬到双河村来了?”
牛婶子:“嗯,他们那的东西我们后头林子里都有,采了直接就送来,少担十几里地呢。”
驴车缓缓驶向北河溪。此时正值枯水期,浅浅的水流蜿蜒着将这一片土地分成南北两块。
溪水之南除了岸边新盖的草房,没有几户人家。因为地势不太平整的关系,农田也只在丘地之间的凹处开出零散的几块。
牛婶子:“北溪南面这一块地若能开出来肯定是肥田。”
秀晴:“双河村是个小村子,况且南溪那边都是平地,谁愿意上这儿来啊。”
秀晴的四亩地就在那些丘地之间,位置不算好但确实土质肥沃。
牛婶子心里却清楚,双河村人口不多又一直没出什么富户乡绅,不然这些个丘地早就被人开出来了。
牛婶子:“秀晴不妨与里正商量,看能不能在附近再多买几亩地种着,也省得作坊去外头买。”
村里人没本钱,秀晴却是有的。酱铺子的分红发下来了,不过一个半月便有四百多两,比面馆赚的银子还多。
秀晴也愿意多买些地,留给自己养老也好,给张节娶媳妇也好,总是不嫌多的。
于是应下来晚些再去见里正。
驴车到了北溪,溪水上牛婶子请匠人建了一座木栈桥。现在是冬季,人车将将还能过去。到了夏日涨起水来,那是万万过不去的。
秀晴知道过河的不便,很是赞赏牛婶子的未雨绸缪。
秀晴:“这栈桥建好了,不光作坊里方便送货出去,里面这十几亩地也好耕作多了。”
牛婶子:“那可不是,这大冬天的谁愿意天天蹚水来回啊。那些佃户都是见桥建好了才一个个在岸边搭起屋子来。”
修路建桥对一个地方来说是件很具功德的事,所以哪怕牛婶子提出修桥的时候秀晴手里并不宽裕,也还是出了钱。
等过了桥,地里的农人看见秀晴和牛婶子纷纷打起招呼。
看着属于自己的一大片原本是荒地的缓坡,现在变成了三级平整的农田,上下各处都是农人种着各种作物。秀晴恍惚有种不真实感。
秀晴:“一下子就都种上了呀。”
牛婶子:“且种着吧,还得种上几季这地才能肥起来。”
从栈桥到院子的门前夯实了一条宽阔的土路,驴车走起来又快又稳。
远远地就看见院墙里好几股炊烟同时升起。
秀晴一推开大门,就见里头院子堆了不少大大小小的罐子。有粗陋的陶罐也有精致的瓷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