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上三竿,陈铭骑着焕然一新的三轮车来到了本市的主干道,看着路边无数行色匆匆的路人,心中感觉十分踏实。
之所以选择这里,是陈铭昨晚认真分析过的。
这条路是本市的中心地段,周围全是高楼大厦,商业街、写字楼数不胜数,应该算是整个城市高消费聚集地,除了每天来这一带上班的白领以外,来周围逛街、看电影之类娱乐的年轻人也非常多。
他的判断没错,只粗略的扫了一眼就看到满大街几乎人人手里都拿着饮料,见此场景,陈铭立刻两眼放光,满怀信心的蹬着小三轮驶入步行街...
两小时后,陈铭垂头丧气的蹲在马路牙子上抽烟,身后的三轮车里空空荡荡,只有可怜的十几个饮料瓶。
他发现自己错了,越是在这种繁华的商业街,人们越是不会随地乱扔垃圾...
至于把垃圾箱里的饮料瓶捡出来然后换一个垃圾箱再扔进去,这种偷奸耍滑的行为他也试过,却一毛钱都得不到...
看着不远处正在来回巡逻的环卫工人,陈铭叹了口气,明白这条街是没法待了,就算真的有漏网之鱼也会被他们清理干净,根本轮不到自己...
掐灭烟头,陈铭蹬上三轮车垂头丧气的离开了这个伤心的地方,重新回到了城乡结合部,他想明白了,只有这里才是属于他的地盘。
果不其然,城乡结合部由于垃圾桶比较少,所以地上的垃圾随处可见,虽然也算不上脏乱差,但比起市中心确实要差了很多。
经过一下午的奋战,他已经捡了整整两车垃圾了,通过不断的试验,他发现其实不只是饮料瓶,其他的东西也有奖励可拿,只不过奖励的数额不同。
比如塑料瓶是五毛钱,小块的碎纸片只有一分,其他的垃圾也都是五分到两三毛不等,他将每样垃圾对应的奖励一一记录在小本子上,大致总结出了一套规律——
奖励的金额和物品所造成的污染的严重程度有关,和它本身的价值毫无关系,按道理说啤酒瓶应该是比塑料瓶值钱的,但奖励却只有两毛,这应该就是因为和玻璃比起来塑料的污染更大,回收难度也更大。
陈铭并不懂垃圾处理,只记得好像在网上看到过,说是一个普通的塑料袋埋在地下要过上很多很多年才能分解,而且似乎塑料制品在回收和二次利用的时候也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不像玻璃,只要融了重新烧制就行了。
俗话说的好,磨刀不误砍柴工,花这么多钱搞了辆三轮车果然是有帮助的,一下午他就已经捡满了两车垃圾,足足赚了八十多块!
虽然这距离他心里的目标还差的很远,但至少证明方向是对的,陈铭将第二车垃圾倒进三条街以外的大垃圾箱里,兴致勃勃的的继续自己垃圾回收的事业。
可没想到的是,好景不长,很快他就遇到了第一个竞争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