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恩!”
“小丑!”
“啪啪啪......”
灯光亮起,早憋着一股子惊喜无处发泄的观众们疯狂的鼓掌,疯狂的呼喊。
诺兰带着主演们上台,享受被认可的荣耀。
希斯-莱杰呆愣着,从四周的声响中感受到了强烈的情绪。
因为小丑,是他饰演的。
不知为什么,这一刻,他突然想起莱曼曾经跟他说得,这个角色会成为你人生中最重要的一笔。
揣摩角色的过程并不那么愉快。
他经常会没由来的兴起戾气,但不得不说,角色足够有表演空间,确是他所追求的。
影片杀青之后,甚至有过一段日子的空虚。
精神上的空虚。
希斯-莱杰想,能遇到一个被观众铭记的角色是他的幸运吧。
一个演员,一辈子都没有亮眼的角色发挥实在是太遗憾了。
高兴jpg。
至于克里斯蒂安-贝尔,虽然也高兴,满意度却较于希斯-莱杰少了一丢丢。
他的角色张力以全片戏份来算,其实是偏低的,这固然有希斯-莱杰太过吸引视线的表演,也是蝙蝠侠本身的问题。
这本就是个比较纠结的角色。
诺兰呢,诺兰在想什么?
诺兰在郁闷。
因为他忽然想起自己好像答应了要拍摄三部蝙蝠侠,而这部之后,他就不知道讲什么了。
《黑暗骑士》的完成度比他想像的还要好,这是让他这个导演都惊喜的地方。
可门槛的拉高,随之而来的就是巨大的压力。
没人想退步,被人吐槽执导能力的下滑,江郎才尽什么什么的。
但有时候,导演只是为这台机器设定了程序,运行时候的发挥也是靠各个部件之间的配合。
他自己都能感觉到比第一部整体感受更加出色,那第三部又该怎样超过?
这是一个大问题。
再者,老是拍重复的题材多没劲啊,导演也是有追求滴。
可能,这就是幸福的烦恼吧。
一线大项目是多少导演渴望的机会,这货却是在担心拍不好,损失口碑,毕竟诺兰自己还是一个比较注重评价的男人,不像迈克尔-贝那样被骂到刀枪不入。
华纳到场的高管们面露喜色。
虽说,他们内部早已沟通,认定《黑暗骑士》的质量,这才大力推广,但不到真正放映的时候,这种好究竟有多好还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
此时的掌声有多么悦耳。
未来的票房就有怎样的冲劲。
影评人、媒体人按捺不住笔头,有关的影片通稿都开始构思切入点了。
是委婉的夸,直接好评,还是怎样?
麻烦啊。
他们有些猜测,华纳这一次要赚大了,蝙蝠侠的知名度本就高,再加上《黑暗骑士》为版权周边添一把火......滋滋......爽啊。
观众们感觉来了,一溜的剧组主创,而且刚刚才享受了一场观影盛宴,兴致很高。
主持人插科打诨几句,维持着局面。
影厅的工作人员探头探脑,有些惊讶,因为观众们的热情不是装得,也很少有电影放映完后,会有这么热闹——主要是太热闹了。
然后,又是媒体提问环节,因为大部分华纳都提前打过招呼,和谐的不得了。
“诺兰导演,恭喜你拍出了一部出色的电影,我个人比较好奇,你是如何构思小丑这个角色的,比如他的行事风格,或者你在构思时有怎样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