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名字,比如《伦敦大众晚报》怎么样?”
看到他的这一点建议,鲍勃和惠特尼都还表示认同,巴伦继续说道:
“至于说资金方面,你们也可以放心,除了INM集团补偿给我们的500万英镑之后,独立报业还将得到一笔数额不小的资金,用来完善这些计划,足够了,并且一旦我们的晚报发行量上来之后,即便是能够达到50万份以上,那么后续的广告费用,也足以让我们获得极大的盈利。”
对于发行免费的晚报是否能够盈利,这一点巴伦毫不怀疑。
因为一直到后面十多年之后,就在传统报纸市场普遍下滑的情况下,英国几家免费报纸却逆势飘红,办得风生水起,成为一大亮点。
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伦敦晚旗报》,他们原本是伦敦唯一的付费晚报,因为没有竞争对手,之前经营状况良好。
不过后来,联合报业集团和新闻集团先后推出《伦敦纳特》和《伦敦报》两份晚报,争夺晚报市场。
受其冲击,《伦敦晚旗报》发行量不断下滑,到2009年只有25万份,每年亏损1000万英镑,濒临破产。
联合报业集团视之为包袱,将晚旗报75.1%的股权以1英镑的象征性价格,卖给了俄罗斯亿万富翁、苏联克格勃出身的亚历山大·列别杰夫——嗯,就是那位后来也用1英镑买下《独立报》的仁兄……
之后,《伦敦晚旗报》的新老板列别杰夫将该报转为免费报纸,再度独霸伦敦晚报市场。
转型之后,《伦敦晚旗报》的发行量由初期的60万份不断增长,后来稳定在90万份左右,并逐渐扭亏为盈。
到了2015年1~9月,《伦敦晚旗报》的营业收入达到7130万英镑,同比增长13%;税前利润达到340万英镑,同比劲增了3倍——该报高级主管的年薪,也从20万英镑增加到41万英镑。
正是因为免费市场的潜力巨大,后来《金融时报》《每日镜报》等也纷纷推出自己的免费小报,在特定的市场派发。
免费报纸为何能在英伦取得成功?
后来的媒体专家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伦敦地铁里没有移动信号,这一“真空”也给报纸留下了更多的生存空间;二是免费是重要的因素,不花钱就可以看,极大地降低了人们的阅读成本;三是定位准确,《地铁报》和《伦敦标准晚报》都把自己定位为“快餐”报纸,两份报(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bqgw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