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仔细的看了演登台演员,一旁的公关部经理笃定说道;
“赵董不比这演员年轻多了?肯定不是啊!”
.......
说时迟其实快。
第二幕和第三幕间的准备时间,其实只有短短的二十几秒。
就在观众的情绪还沉积在第二幕后半部分之时,第三幕“我不再认识镜子中的我”在舞台上展开;
“你父亲的老年痴呆已经很严重,以后他的生活不太可能自理了,你们最好是抽个人专门照顾,谨防走失,受刺激……”
女儿扶着父亲,听着医生医嘱,面露悲怆。
接着,女儿辞去工作在家陪伴父亲。
女婿独立支撑两个家庭,久病床前无孝子,态度渐渐恶劣。
被丈夫的情绪所影响,在家中饱受丈夫冷落嫌弃,对待父亲也逐渐不耐。
在首演的时候,因为第二三幕之间长达五分多钟的准备时间,观众的情绪得到了舒缓,所以当时在这个部分,情绪反馈比较单一。
可是现在,二三幕之间的连贯,让此前壮年时期父亲对女儿的呵护,和当下女儿对父亲的不耐,有了一个直接的对比。
观众除了感到悲凉之外,对女儿这个角色的做派,更是多了一层愤怒!
你父亲那么爱你,现在正是他最需要你帮助的时候,你怎么可以这样?!
可是,当一些中年或者更年轻的观众,看到父亲老年痴呆症发作,做出种种让人难堪的反常举措,在外人面前多次让女儿难堪的桥段之后,心里不禁诞生了一个加粗的问号。
如果将女儿换做是自己,会比她做的更好么?
在这一刻,很多人沉默,很多人陷入了深思。
在这种思考中,剧情发展到了第四幕的**——女儿的疏忽下,已经严重失忆的父亲在风雨夜走失。
全家人慌乱,在舞台上奔波寻找。痴痴傻傻的父亲,冒着雷雨来到了已经荒置的学校之前,缓缓的蹲坐在了破败的学校门口。
在一声声的惊雷中,已经阿尔茨海默症晚期,大部分的生活内容都已不能自理的他,犹如一个孩子般蜷缩着身体。
眼里满是惊恐,却仍然在一声声呼唤着女儿;
“小小,小小你在哪儿?”
“小小别怕,爸爸来接你了!”
“小小......小小......爸爸没忘,咱们两个,拉过勾的......”
一声声的呼唤在舞台上良久良久,直到父亲的嗓子哑了,没了力气,整个人在荒废的学校门前如流浪狗般缩成一团......姗姗来迟的女儿,才找到了他。
得知什么都忘了的他,还依然记得自己初中时拉钩定下的,在每个雷雨天接自己放学的承诺后,失声痛哭。
因为歌曲版权的关系,李世信修改了这一段剧本。
将节奏缩短,第二三四幕一气呵成,把第二幕后半段的情绪直接延续到三四幕,利用剧情波折连续释放。
重新登台的安小小虽然此前得到了赵瑾芝的嘱咐,让她还是按照首演时候的模式走。
但是此时此刻,不论是她自己的感觉,还是感受着现场的气氛,都觉得根本不需要什么歌曲来衬托了。
整出戏,因为第二幕和第三幕的改动,节奏和观众的情绪的调动上已经达到了完美。这个时候再去强行插入歌曲,无疑是画蛇添足!
在音响配合回忆般的对话中,安小小少轻轻的走上了舞台。站到了重新相拥的一起的父女面前。
“你怎么还记得这个啊!?”
按照剧本,赵瑾芝哭喊着,说出了自己最后的一句台词。
这一次,没有什么画外音回答。
随着这个问题问出来,幕布徐徐落下。
当幕布完全垂下时,全场的照明灯光亮起。
黑色幕布上一个硕大的条幅尤为醒目
——因为你,是我一生忘不掉的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