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节目,主持人功效各不相同。
或是成为桥梁,带人渡河,或是成为润滑油,保证运转,或是工具人,观众的眼光只在嘉宾身上,亦或者,吸引所有人的眼球,成为全场最靓的仔。
导演要求两人掌握个度,各大卫视上有说法,有书法,有健康等各种科教节目,主持人们多数都不是专业出身,根据台本,死记硬背。
效果嘛,只能说一般,出了那个小圈,就不一定懂了。
郑秋曼是东安一姐,肖一若是潜力股,如果只是为了主持而主持,没必要请出二人,太浪费了。
唱歌跳舞外语,包括古玩,对于主持人来说都是加分项,你不懂,再怎么装迟早都会露馅,你要是懂,观众朋友肯定能看出来。
肖一若虽说是民间队队长,正常情况,是不加入鉴定,负责解说。
两边选手的口才与他相比差的不是一星半点,而在鉴定期间,他主要来讲述如果物品是真实,会具备什么特性云云,不至于冷场。
节目组比较搞怪,为了增加效果,特地打造了个透明玻璃制成的玻璃房。
四四方方,里头罩着台子。
此时,第一位宝友正站在主持人中间,他带来的东西比较奇特:五丸牛黄丸,民间队的八字胡邓老板率先进入隔音房进行鉴定。
“87年的,这药丸比肖一若年纪都要大,是怎么来的呢?”
物品来历很重要,保不齐有人拿来的赃物,工作人员筛选之后,肯定没问题,不过还是得和观众交代。
鉴宝人是个三十多岁的上班族:“我记得小时候,家里不少这东西,因为爷爷是个郎中,记忆中,半夜经常有人来敲门。
爷爷披上衣服,提上药箱,打着手电就出去了。”
肖一若举起话筒:“提醒一些年轻的朋友,手电筒是在八九十年代家中必备的家电之一,年轻人估计不知道,郑老师...”
郑秋曼眨眨眼:“我也不知道。”
说完不太自然地撩了撩头发。
现场传来一片笑声,导演满意地点点头,主持人的爆发力说的就是这个。
台本不可能给你写笑点,对话之中能找到机会,那便是本事。
郑秋曼是个成熟的主持人,不可能为此生气,而是有默契地与他完成这个桥段,配合的不错。
“请继续。”
“那会家里挺多这东西的,我小时候调皮,拿出来玩,浪费了一些,就剩下五枚。”
“嘶...”肖一若撮着牙花。
郑秋曼明知故问:“怎么了?”
“我有个问题,你糟蹋了多少?”肖一若看着鉴宝人。
“不记得了。”鉴宝人摇摇头:“那会太小了,十几枚应该是有的。”
“如果物品鉴定无误,我担心周先生会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