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机室里挺无聊的。
电脑给二十八位选手再次定了上场顺序,肖一若排在了第二十位,也不晓得是好是坏。
进来之前,编导说了,场内随时有可能把镜头切进来,所以不要做太多的无效行动。
当然,聊天没关系。
可大伙心里没底,生怕造成什么放送事故,所以都老老实实地坐在那,不敢乱动。
手机被拿走,屋里也没个电视,选手们出去好几个,不晓得现在是个啥情况。
唯一可以安慰的是,速度挺快。
一次出去三个人,过不了多久,又是下一批,只见出,不见进,肖一若猜测是去了另外个地方。
舞台下,观众们趁着上下台的间隙,也会小声聊几句。
“诶,上个选手蛮精神的。”
“嗯,听他说话好舒服的感觉。”
“之前那个不太行。”
“节奏好快。”
这种类型的比赛,只要有眼睛,有耳朵,就能听出个好坏,不需要什么专业知识。
或者,应该说主持人本该如此,让观众满意了,他才是合格的主持人。
选手们一一上台,得知考题后,表现各不相同,有的张嘴就来,说的那叫个行云流水,有的没做好充足的准备,短短几十秒,便能看见脸上急出了汗水。
相当真实。
董青也说了,这个环节是考验选手们反应以及语言组织能力,孰优孰略,都能看个大概,增加了参与度。
评委们的镜头不多,金话筒的舞台,主角必然是选手。
况且,明天后天有的是说话的机会,几人没有着急。
“张思睿很不错。”
“不亏是一线卫视出来的,种子选手。”
“高文耀好像有点言过其实了。”
“大概不是特别适应这种节奏吧。”
“我对吴玉芳印象很深...”
“这个四线卫视的陈文全可以看一眼。”
对于选手们的打分,评委们很严谨,正是因为普通观众也能看懂,也能听个大概。
十分的标准,同个选手,差距是在0.5分以内。
而众观全局的金话筒导演有些开心。
他是头一年参与,在压力下,果敢地提出改变,采用了直播的方式,有人提出,三个半小时的直播,时间是不是过于冗长。
经过慎重考虑之后,导演决定坚持自己的意见。
金话筒不同于其他选秀节目,不可能得到太多年轻人的关注。
半个月的预热时间,对于燕视已经算特别长了。